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在场微散文获奖作品】朱玉华《晚风凉》海之魂朗诵

在场散文 在场主义散文 2020-09-04

第31期(2018年12月)在场微散文三等奖

授奖辞朱玉华的《晚风凉》,以一个独特而揪心的晚风意象,状写阿伯的凄凉晚景,呈现了农村留守老人尖锐而忧心的现实问题。


晚风凉

文/朱玉华

夕阳刚刚褪去最后一抹余辉,夜色就将山村围了个结实。

三伯打开冰箱,取出剩饭剩菜,用开水泡了泡,晚餐就解决了。做一顿饭对付好几天,三伯一直这样将就着。

三伯家离我家最近,但也隔了个小山头,显得有些孤单。几年前,三伯母去了天国,独生儿子和儿媳到外地打工。只有三伯一人在家,守着一栋房子,两亩薄地和两头架子猪,还有能和外界联系的老年手机。他说:自己养的猪,肉好吃,又有肥料,也打发时光。年底把猪宰了,做些腊肉,儿子春节回来,也好带些去外地。

每天定时喂食,早晚清扫猪圈,夜里听到猪的哼叫,也要起床查看。虽然操劳,倒也为寂寞的光阴带来一些乐趣。

三伯是我家常客,天天都来坐坐,说说话。每次邀他在我家吃饭,总被他婉拒。

今天从早到晚没见到他的人影。三伯没来,我家也像缺少点什么,爷爷奶奶不停地念叨:这老头怎么了?爷爷拨打他的电话,一片沉寂。过段时间再呼叫,仍然无人接听。

爷爷不放心,叫上我,向三伯家走去。

晚风送来凉意,三伯的二层小楼隐没在夜色的苍茫中。爷爷紧赶几步,大声喊着“老三”,没人答应,大门从里面拴着。

我们有些紧张。围着三伯的住房转,不停地呼喊他的名字,不停地拨打他的手机。

终于在屋后侧的猪栏屋里听到了手机铃声的清脆。我们循声赶去,才发现三伯倒在猪圈里。两头架子猪已将他糟蹋得面目全非,惨不忍睹。

晚风呜咽……


(责编:刘小四 终校:袁志英 制作:杨惠泽 548字)


获奖感言:

得知小文获奖,有点意外,有点惊喜。
     走进在场一年多,结识了众多文友,感受了魅力所在,激发了写作热情,也提高了写作能力,可谓收获满满。在场老师对作品的严谨态度,对作者的热情扶持和无私付出,令人感动。
     相遇在场,是人生的一大幸事;坚守在场,是生活的一大乐事。在场是个大课堂,我只是个小学生;在场是方大沃土,我愿做株小树苗。

感谢在场老师们,感谢在场赞助人,感谢各位师友。

作者简介:朱玉华,网名杉夫,湖南省浏阳市人。爱好文学,尤喜诗歌、散文。笔秃,但愿书写快意人生;文拙,只求记录生活感悟,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报刊和多家微信平台。现旅居澳大利亚。

主播简介:海之魂,本名韩雪敏,朗诵组组长。河北省邯郸市人,从事过播音主持,编辑、记者等工作。

在场微散文第三十一期主题

在场精神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发现。我们在从蒙昧中走来,走到现在,走向未来,走向文明的进程中,无时不闪耀着发现的光芒。可以说,发现是人类文明进步中最美丽的风景。

我们在谈到发现时,想到了什么?苏轼是看见:“遇隙则发见,臭味实一族。”宋应星则是创新:“ 唐开元宫中镜,尽以白银与铜等分铸成……朱砂斑点,乃金银精华发现。”(《天工开物·镜》)欧阳修想到的是表现:“虽其埋没而未出,其精气光怪,已能常自发见,而物亦不能揜也。”

在场微散文同主题有奖征文竞赛第31期命题:发现

面对纷繁的世界,你会想些什么、想到什么?你介入了吗?不是用形而上的逻辑演绎,而是用你的生花妙笔,呈现你独特的富有创新意义的发现,一个属于你的世界。

在场微散文第三十二期主题

上世纪80年代,内地女歌手朱逢博引入一首台湾校园歌曲《踏浪》,一炮而红,风靡神州。这首歌的"火",不仅在于它制作团队的"牛":原唱沈雁,台湾第一代玉女偶像歌手;作词庄奴,台湾词圣;作曲古月,华语乐坛顶级音乐制作人,邓丽君的老师。更重要的是它呈现出来的音乐精神,触动了人们的心灵,让人发现了一种生命的向度:“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地走过来,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……”

踏浪,踏于波浪之上。其象征意义当然不只是泳技高超,如《续小五义》的“五位分波踏浪,踩水直奔正西”,而是有更深刻的生命意义。它是苏东坡的“不忧踏船翻,踏浪不踏土”;它是一种精神,一种姿态,一种傲立潮头的勇敢、无畏、奋斗和不怕牺牲的气慨,也有与自然或事物相谐共存、相亲共荣的意思。

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竞赛第32期主题:踏浪

新年伊始,岁月与流水都是新的。请以你独特的视角,发现并呈现你眼中的踏浪人生。让精神在场,坐看云卷云舒,诉说潮涨潮落。

在场微散文第32期征文一人一稿,上限为550字,必须是原创首发(如其他平台、网站、论坛及报刊已发的,请勿投)。请各位老师在邮箱注明标题、作者和字数,将照片和稿件分别传进邮箱附件,简介写在文章下面(请将正文放大为小三号字,标题小二号字加粗),并注明所在地。截稿日期为2019年3月20日。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:zczy0838@126.com。

在场微散文奖

在场微散文群,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立的一个微散文平台,旨在宣传、交流、倡扬在场写作。

在场微散文,是在场写作的一种散文样式,主张通过在场性、微叙事、快节奏的书写,适应微信时代的阅读需要。

在场微散文奖,是在场微散文群开展的一项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奖,每两月一期,每期设一等奖一名,二等奖二名,三等奖三名,优秀奖六名,分别奖给1200元、600元、300元和50元奖金,并颁发获奖证书;所有获奖作者,均奖励“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”或作品文集和《在场》杂志一本。

在场微散文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文学交流平台。目前参赛作者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。

在场微散文获奖作品(1~30期)

在场微散文总目录1(1~7期)
在场微散文总目录2(8~20期)
在场微散文总目录3(21~30期)
在场微散文总目录4(31~期)

周闻道 | 微散文:文微意宏的时代叙事

雪夫:在场微散文同题写作 我们怎么了


第31期在场微散文奖三等奖

在场管理团队

总    编:周闻道

副总编:宁静、雪夫、晓来轻酌

总编助理:李晓群、唐剑波

赞助人:李玉祥、龚益成、北京了了、蓝鹏飞、巴蜀佐人

在场编校:宁静(组长)、杨培铮、袁志英、钱昀、刘月新、刘小四、偏说、杨培铮、六六、刘爱国、李慕云、李世琼、吴微

在场朗诵:海之魂(组长)、郭万梅、花语、龙丹、吴海燕、万军、万一、芳菲

在场阅评:郭连莹(组长)、润雨、高影新、楚歌、齐海艳、赵琳、邓文静、张玖玲

在场制作:四季芳(组长)、刘珍、胡君涛、杨惠泽、张倩男、小禅沉香、苗满红、杨臻

在场终校:袁志英、杨培铮

特约评论员:郭连莹、乔民英

投稿须知


请勿一稿多投,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,请勿投。来稿请附上120字以内的简介和照片。征文投稿第三天可查看邮箱或群里每日预告;长篇稿件一月之内未发表的,可自行处理。

文章校对后只修改一次,请定稿后再投稿。投修改稿时请一定注明“修改稿”。

长篇稿件要求1500字以上。

此为《在场》杂志选稿平台,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,如不同意,请在稿件中注明。

关于稿费

普通作者返一半,贫困作者扣除腾讯运营费后全返。


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:zczy0838@126.com

《在场》杂志投稿邮箱:zczy0838@163.com

在场网站:http://www.zczysw.com/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